时间:2024/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国际上很多学者对中国模式十分感兴趣,但中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也是争议很大,主要是中国地大物博,出现了很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又同时催生出了大大小小的发展模式,但是,要说到成功模式的话,大家比较公认的就是以下几大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浦东模式,当然,还有更大的区域发展模式,这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模式。而京津冀模式和环渤海模式很少谈及,因为缺乏典型性。那么,究竟这些模式孰优孰劣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是指常州、苏州和无锡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营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苏南地区我国首先推行了乡镇企业的建设,利用企业来带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企业的建设来提高经济的活跃性。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的农村地区能够依托地方政府机构对经济资源进行自主管理,在农村集体产业高度统一的制度框架下,成功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

江苏苏南模式下的苏南农村工业化是简单产业转移的首例表现。当时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购买了大量工业设备,但是这些都为被市场淘汰的设备,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整体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在市场上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过时设备产品进入同构化,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困难。其次,工业劳动力素质低下。乡镇工业企业的职工基本上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行业技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农民办工业的初期启动成本比较低,通常采用集体建房,成立规模较小的企业,集约化程度低。

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资源配置从计划分配转变为市场配置,乡镇企业租赁机构也越来越依赖政府,大大降低了原有制度的效率。但是经过一年的时间,江苏乡镇企业实现了大规模的产权制度改革,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控制权进行了调整,从而摆脱了制度的低效率。乡镇企业通过拍卖转让、租赁管理、并购、股票买卖、离散破产、集体资产存量转换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企业干部职工参与入股,推进外向型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权移植,并引进和利用海外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2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一种小商品经营模式,是商品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组合,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小商品的多样化使得温州的商品生产具有特色,在改革开放前,温州地区工业基础较差,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脆弱性较高;除此之外,地方经济的直接作用不突出,农民人均耕地较多,只能以养殖为主。

温州地区以人力资本知识存储市场经济,温州地区经济制度改变始于微观经济主体中家族企业的开始,家族企业的产权相对清晰,产权界定明确,使得所有者向后人转移,加强了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积极激励作用。此后,家族企业在企业和政府的游戏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红帽子”,寻求法律保护,从而减少了“非法”造成的交易成本和效率损失。

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以相应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正是因为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在温州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假冒伪劣的现象,因此整个地区陷入了信任危机中。政府有权要控制“红帽子”企业做好安排,在温州地区制度变迁之初,新一轮的股份制合作替代了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促使市场交易成本内部消化。

3浦东模式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外生特征。浦东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流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发展方式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早期发挥市场惯性的优势,提高了浦东轻工业在卖方市场的影响。

但是在缺乏改革压力和动力的情况下,与卖方市场交易的买方市场逐渐走向平缓,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新兴产业体系的惯性,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增大,因此本世纪下放权力的政策并没有使市场的主体被国有企业取代。

随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在全面振兴国有经济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旺盛的市场主体。不断建设和逐步完善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高要求的市场体系,使上海浦东成为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创新功能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浦东的开放和发展,是大量利用外资,并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政府强势发挥示范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下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经济基础,结合原有的经济地位,对租船制度进行了制度安排,带来了庞大的租金收益。

4长三角、珠三角模式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者,经济活动频繁且十分活跃。长三角是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资源共享,相辅相成。近年来,安徽,山东,江西等一些城市已经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由“小珠江三角洲”扩大到“大珠三角”。在后续的发展中,由于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有人才支持,这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深圳原来是在香港“前店后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深港面临着经济转型的紧迫任务,提高了香港金融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港口服务优势,深圳在发展制造业中重点加强与香港在物流和财政方面的合作,广州是辐射华南大都市,主要以汽车,电子,石油和化工为支柱产业,这是佛山光复经济圈的一部分,实现错位发展东莞是制造业城市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物流,工业方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

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逐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提升发生速度与集中化程度,以上海为中心基本覆盖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城市。近年来,广东投资1亿元,正式启动以广州为中心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并加入珠三角城市。高速交通的建成连接了三角洲城市的骨架,提升了城市群的整体形象和商业效益。同时,在人才,教育,科技等领域逐步走向融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人事部门联合签署“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发展联合宣言”,有效推动了当地的人才培养,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上海和江苏已经有了签署了教育合作意向书,通过交替举办“江苏教育论坛”来推动素质教育资源共享,两所著名高校探索其他有组织的独立学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合作的研究合作等。

麻博士觉得,这几大模式各有优劣,最好是取长补短,协同发展,中国未来将有更长足的发展。而你心目中,觉得哪个模式最心仪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enzhoushizx.com/wzsrk/12576.html
------分隔线----------------------------